宁波大学

报刊:《宁波大学报》

版面新闻

  • 电影 《流浪地球》 :

    摘要:电影 《流浪地球》 :用科幻抒发豪迈和悲悯 “我没见过黑夜, 我没见过星星, 我没见过春天、 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 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刘慈欣 《流浪地球》 当有一天, 太阳不再带来光明和温暖, 而成为一颗即将引爆的炸弹, 人类文明危在旦夕, 你, 会怎么办?电影 《流浪地球》 大年初一上映, 就占领了春节档票房和话题榜首。 这部被称为中国硬科幻开山之作的电影, 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最知名的代表, 刘慈欣始终探索着汉语表达宇宙、 时空、 技术的可能性, 尝试用科幻抒发当代中国人的豪迈和悲悯。本来, 太阳演变为红巨星尚需几十亿年。 我们多少会觉得, 那时即便还有人类,也会发展出与这一时间尺度、 事件规模相匹配的高超技术。 但小说家让灾难突然降临, 用可理解范围内的技术构想与社会形态, 去承受空前的压力。 任务的艰巨与手段的粗陋, 形成了极端的不匹配, 由此促成小说史上最悚然也最迷人的时刻之一: 人类为地球装配上巨型发动机, 推动着母星逃离太阳系。影片开头从两对父子的视角切入: 姥爷、 父亲和儿子。 父亲刘培强带着国人的期望和重任, 离开四岁的儿子刘启, 前往国际空间站。 自离开那天起, 就意味着没机会再见面。 影片结束后, 很多观众脸上都有了泪痕。 刘培强让儿子抬头看他, 说自己是天上的星星。 没想到真正变成星星那一刻, 却是父子分别的一刻。 姥爷牺牲后, 刘启插入姥爷的卡启动车辆,车辆系统播报: 车辆驾驶员,韩子昂。 当联合政府向全世界宣称地球即将毁灭时, 地下城里的中国百姓们和自己的亲人道别, 痛苦流涕, 还没有来得及回家的人匆匆赶往回家的方向……相比国外的科幻大片, 中国人的科幻片,更注重表现亲情。 片中有一句广告语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 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这部电影刻画的是群像, 是整个流浪时代所有还怀着梦想, 为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人们。 克服危机的不是某几个人的头脑一热, 而是成百上千人的智慧和果敢。《流浪地球》 最主要的看点是地球 “刹车时代” 与 “逃逸时代” 文明的凋敝: 滔天巨浪漫过城市的废墟, 洪水退潮时从摩天大楼的残骸中倾泻而下的道道瀑布, 穿越小行星带时流星不断撞击造成的漫天尘埃经年不散……其中最恐怖的, 当属地球与木星会合时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红色天幕: 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 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 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 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 如一只红色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然而, 这只是将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苦难的开始, 是一百代人类将要经历的连番劫难的序章。 显然, 这个关于 “逃逸” 的故事, 不断“叠印” 沉重感。 刘慈欣说, 在为命运一点点加速直到它逃出死亡的引力前, 我们必先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 在灾变的一次次淘洗中和重量感的一次次冲压下, 仍然有事物存留下来并变得愈发密实: 比珠峰还高的行星发动机、 能容纳百万人口的地下城、 太空舰队为清扫小行星障碍而发出的反物质炸弹……面对恒星之死, 人类制造出来的这些事物, 显得笨拙、 粗陋, 勉强维持着文明的苟延残喘。印象较深的是影片中民俗风味浓厚的地下城、 轮胎比人还高的巨型运载车、 原作中不存在的领航员号空间站等, 这些事物, 凝聚着一个物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关于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利弊, 人们各有高见。 在刘慈欣看来, 人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科学技术、提升工业水平, 唯有如此, 才能在未来的种种天灾中赢取生机。 对这一点, 他从未有过质疑。人类依靠残损的工业体系, 对这沉重的压迫所做的壮烈抗争, 是情感共鸣的关键触发。是的, 即使太阳系完了,地球还没完。 人们要用笨重可笑、 破破烂烂的设备, 拖拽着遍体鳞伤的母星, 逃向新的家园。 这就是生存意志的最后表达。

  • 过年是一场饕餮盛宴

    摘要:过年是一场饕餮盛宴 刘香君 陈昊 蔡旭年味, 到底是什么?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 年味是热热闹闹的鞭炮声, 是板凳龙的威严雄壮。 小时候, 我最期待从腊月就开始准备的年味。火腿 对于金华人来说, 火腿是家家户户必不可缺的年味, 如今也是一年四季都可品尝的美味。 火腿瘦而不柴, 肥而不腻, 与鲜笋、 豆腐搭配,令人拍案叫绝。 制作火腿, 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秘方, 在我家, 外婆是制作火腿的老手。火腿制作, 从腊月初开始。 选一个暖得令人发困的冬日, 挑选上等的土猪后腿, 待粗盐与香料在热锅里进行一个深度磨合, 火腿在白酒中 “喝醉” 后, 再用晾凉的粗盐进行深度按摩。 按摩好后, 将猪腿放在太阳下, 用冬日的阳光晾晒。 火腿的美味不仅取决于制作人的手艺, 还取决于天气。 靠着那微暖的冬阳, 猪腿慢慢变成了火腿, 表皮金灿灿的, 肥肉白皙, 瘦肉发红。 这时把火腿挂在自家房梁上, 什么时候想吃就割下一块, 洗净切好。 蒸, 炒,炖, 全凭个人爱好。外婆腌火腿一般腌三条, 一条给我家, 一条给舅舅家, 还有一条平日里她自己吃, 大都在正月里进了我们这些小辈的肚子。酸菜炖豆腐年味中, 除各式各样的硬菜, 家常菜更令我感到家的味道。 我嗜酸, 喜欢腌制食品, 酸菜是我的最爱。 但我吃酸菜挑剔, 不酸不行, 不脆不行。 而家里的酸菜恰到好处, 酸、 香、 脆。酸菜的腌制比火腿早些时日。外公是种菜老手, 前几年他身体好时, 雪菜、 梅菜都是他种。 去年他身体不好, 这些菜都是从外面买的。 我心底总感觉, 买的没有自己家种的好。 酸菜与火腿的制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鲜的酸菜洗净后晾干, 用井盐粗暴地揉搓, 装入消过毒的坛子里, 倒入酸菜水, 盖子用水密封。 外婆腌酸菜的坛子据说是外太婆传给她的, 算是传家宝。 过年时, 就可以吃酸酸脆脆的美味了。家里过年的豆腐都是舅妈的爸妈做的。 为让女儿在城里也可以吃到这种美味, 豆腐特地做成了老豆腐, 似嫩豆腐一样白, 口感更好, 也更容易保存。 年夜饭上, 酸菜炖豆腐一直是我家的传统。 一口豆腐, 一口酸菜, 再来一口汤, 美得很!炸鱼丸腊月二十六日清早, 母亲买回一尾肥美的草鱼, 剔下鱼肉剁成鱼泥, 和着豆腐、 藕泥和果子, 用调羹挖成一个个小圆球, 放油锅里, 让它们在烈火烹油中获得新生。 柔软的小圆球再浮起时,已获得一件金灿灿的 “战甲” 。 鱼丸美味, 一口咬下去, 最先尝到那层酥脆的外壳, 鱼肉的腥味被藕和果子自身的甘冽中和, 恰到好处, 每一口都唇齿留香。第一碗出锅的鱼丸, 要供奉神明, 祈求来年一家人团圆安康。鱼头鱼尾放柴火锅里, 加嫩如凝脂的豆腐, 以及葱姜蒜, 盖上锅盖煮汤。 火在炉膛里跃动, 谱成一支壮美的舞蹈。开盖后香气扑鼻, 豆腐吸足了鱼肉的精华, 味道鲜美。 鱼汤豆腐放锅中, 随吃随取。 即便不加热, 鱼冻也是佐粥的佳品。将鱼冻化在细腻的白粥里面, 不用咸菜, 就能喝下一大碗。打年货小时候, 我最喜欢跟着父亲打年货。 父亲从千里之外的打工地回家过年, 动身前会叮嘱母亲不要打年货, 等他回来再打。 父亲打年货往往挑赶集的人最多的那几天。 从腊月初八到除夕前一天, 集市上每天人山人海。 我随父亲到集市后, 便一溜烟跑着玩去了。集市上很多摆摊的小贩, 不像现在都是固定的店铺。 卖糖葫芦的人, 为满足客人需求, 直接把家伙什带到街上,没客人时, 抓紧时间做几串。 我尤其喜欢他甩糖风的模样, 一丝不苟, 力求甩出最好看的糖风。 我喜欢看变戏法, 就是现在的变近景魔术。 三仙归洞是我百看不腻的戏法, 我总猜不到最后三个球在哪个碗里。 父亲买好东西,总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我。转眼多年过去, 打年货习俗依然保留, 只是见不到儿时十里同乡赶集的盛况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感觉年味似乎越来越淡, 但过年时的美食却依然不变。远离家乡的我们, 有时会在被窝里默默哭泣, 想念慈爱的父母, 想念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的操劳, 只是想为归家的儿女们烧一顿他们爱吃的饭菜。 常回家看看吧。

  • 草塔镇

    摘要:草塔镇 □周 春 英 草塔镇离我的老家只有十里路, 属于诸暨市三大古镇之一, 1950年建镇, 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 以前每次回家我必经过这个镇。 近几年, 从县城到家的公路发生了变化, 我回老家不用在草塔镇停留了。今年春节, 在两位外甥女的陪伴下, 我夜逛草塔老街。 原来拥挤狭窄的街道变得井然有序。 破败的房子, 全部建成沿街的仿古式建筑。 两面开起了各式各样的商店,镂空的木门, 上翘的屋檐, 高挂的红色灯笼。 门前流淌着一条潺潺小溪, 是从五泄江里引来的水, 白天可以看到一条条锦鲤在里面游动。红色的灯笼与柔和的灯光交相辉映, 十分温馨。 建筑物的外墙上, 画着一些图画, 在灯光下, 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老街已经焕然一新。徜徉在街道中, 我发现了一块用于标示方向的小牌子, 上写几个字: “姚毛弄口” 。 我猛然想起小时候, 每次父母从草塔赶集回来, 都会说起一个叫 “野猫弄口” 的地方。草塔镇是周围60个村庄的农产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原本以为这里因野猫多, 所以叫 “野猫弄口” , 没想到姚毛是一个人名。我经过草塔镇的机会很多, 真正去玩却不多。 我外婆家就在距草塔三里路的宝珠桥村。 外公外婆在世时, 上有哥姐、 下有弟妹, 轮不到我去。 二老去世后, 我更没机会去了。 改革开放后, 随着农民生活改善, 清明节前后, 草塔开始举办商品交易会, 俗称 “赶会场” 。 周边的农民把农具、 竹木制品、 农产品、 家禽拿来交易。 清明后, 春耕开始, 农民赶着添置农具、 种子、 家具, 这样的集会一般举行三天。我15岁那年, 父亲用板车拉一车番薯去卖, 我坐在车上跟着来到草塔镇。 一到那里, 只见到处都是人, 展区被分成几个区域, 有的专卖家具, 有的专卖农具和农产品,有的专卖家畜家禽, 有的专卖蔬菜, 有的专卖竹制品。 大人们有的肩上扛着孩子, 有的背上驮着农具, 也有人纯粹来看热闹, 熙熙攘攘。 各式热气腾腾的点心店里, 馄饨、 馒头、 麻糍、 清明果叫卖声此起彼伏, 热闹的场景令我至今难忘。我和父亲站在车边, 一边兜售番薯, 一边看光景。 番薯卖出一部分, 父亲就给我买几根油条和一碗咸豆浆。 我兄弟姐妹多, 这种东西我很少吃到, 偶尔吃吃, 味道格外好,记忆特别深刻。草塔镇春节前后异常热闹。 年前采购年货, 农民们把自己家养的鸡鸭鱼肉、 牛羊猪肉拿来卖, 也采购一些年货, 那几天可谓人山人海。 农民平时很节约, 但过年还是要采购一些东西。 年后, 这里常会请一些草台班子唱几天戏。 外婆派小舅舅叫我们去看戏。 我偶尔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戏。 大人们或坐或站着看戏,边吃瓜子边聊天; 小孩子爬到高凳上、 或站在墙头上看戏, 寒风把穿着一条裤子的我们吹得瑟瑟发抖, 但戏中感人的故事, 还是会牢牢把我们吸引住, 让我们忘记寒冷。义乌小百货市场建起来后, 草塔镇距义乌较近, 周边的村民开始建家庭手工业厂, 生产袜子、 坯布等, 这里成了全国袜业第一镇。如今, 在政府支持下, 村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文化。 原来矮小拥挤的临街房, 改造得古色古香, 沉稳内敛。 在夜晚变幻的彩灯下, 像一颗璀璨明珠, 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 在玫瑰园,留住刹那芳华

    摘要:在玫瑰园,留住刹那芳华 □关 岛时 间 在 这 里 转 弯 ? 光 阴 打 开 扉 页满 园 的 景 致 一 片 繁 华 ? 闻 着 沁 脾那 清 香 与 芬 芳 ? 犹 如 在 抒 怀 永 恒穿 过 典 雅 的 宫 殿 ? 行 走 在 玫 瑰 园红 与 绿 紧 紧 相 拥黄 与 蓝 自 由 交 错 灿 若 云 霞仿 佛 是 写 在 大 地 的 誓 言一 阕 庞 大 的 庄 园 ? 聆 听 潺 潺 流 水聆 听 谣 曲 ? 聆 听 完 美 壮 阔 的 修 辞慢 慢 沉 淀 下 来 的 ? 是 幸 福 与 安 详清 风 拂 面目 睹 这 任 何 一 朵 玫 瑰都 深 情 饱 含 着 季 节 的 温 度 和 奢 华而 绽 放 , 需 要 有 一 个 完 美 的 答 案流 年 之 外端 望 大 地 上 妩 媚 的 精 灵遐 想 最 初 的 场 景是 谁 在 光 阴 里 沉 思和 煦 的 光 晕氤 氲 一 段 曾 经 的 岁 月我 要 赞 美 这 一 切以 茶 或 酒 的 圭 臬沁 入 一 方 尚 未 着 色 的 画 卷春 天 的 玫 瑰 园留 住 刹 那 的 芳 华V

宁波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498次访问,全刊已有282741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