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

报刊:《宁波大学报》

版面新闻

  • 宁波大学步入发展的 “快车道”

    摘要:宁波大学步入发展的 “快车道” 宁波大学矗立在甬江之畔, 广大 “宁波帮” 人士帮助下诞生并不断发展。 今年开学季, 其梅山校区迎来了首批893名研究生和本科新生。11月15日, 百余位 “宁波帮” 乡贤、 校友等齐聚梅山校区, 助教兴学。 包玉刚宁波大学青年交流基金、 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李本俊楼、 刘浩清孔爱菊图书馆、 竺银康楼和水艺楼......这些名字的背后是此次 “宁波帮” 人士总计达1.33亿的捐赠。 相知无远近, 乡音总关情。 “从创立那天起, 宁波大学就是在 ‘宁波帮’ 关心爱护下成长起来。 ” 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说。 (注: 本文刊于 《都市快报》 2018年12月30日第6版) 精神代代传 “宁波帮”帮宁波 走在宁波大学的校园里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幢楼都是以人名命名,包玉刚图书馆、邵逸夫教学楼、安中楼、曹光彪科技楼、李达三外语楼、周亦卿综合体育馆......每一幢楼的背后,是宁波帮人士倾力助学的感人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宁波因其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这座新兴的城市,却面临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尴尬。 1984年10月,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宁波,考察中得知此事,当即表示愿意捐款帮助家乡办一所大学。 首笔资金2000万美元到位后,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奠基典礼隆重举行。相隔不到一年,第一届学生举行开学典礼。 包玉刚先生曾说“宁波大学要办就要办一流的大学”,这也是众多宁波帮人士共同的愿望。 1995年4月10日,包玉刚的同学赵安中捐建了宁波大学的第一个项目“林杏琴会堂”,1995年10月11日,赵安中又捐了第二个项目“运动场司令台”......从包玉刚、邵逸夫,到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魏绍相等,越来越多的“宁波帮”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 三十多年的办学之路凝聚了海外老一代“宁波帮”人士的关爱,还饱含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人士对宁波大学的深情。 黄庆苗先生三个儿子黄崇毅、黄崇圣、黄崇基捐资32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楼群;李本俊先生与李达三先生、叶耀珍女士一同捐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基金;王宽诚基金会的两位董事王凯彦、王彭彦以基金会名义捐赠200万元美金设立宁波大学王宽诚教育基金;孙启烈先生之子孙荣良先生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孙荣良楼…… 从建校至今,“宁波帮”人士为宁波大学捐款超过7个亿,建造了50多幢大楼。 而对于读书、生活在宁波大学的学子而言,“宁波帮”的故事是他们进入宁波大学的第一堂人生课,他们又以实际行动延续着“宁波帮”延绵不断的“感恩”精神。 改革组合拳 力争进入世界一流 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回忆,父亲包玉刚说过广东有“深圳速度”,宁波有“宁波大学速度”,对宁波大学的建设给予了肯定。 1992年,宁波大学被国家教委列入第一批招生院校;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为新宁波大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创建省内首家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00年2月,宁波大学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的三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07年宁波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等3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实行三级教授人事聘任改革,吸引大批国内高校学者;“平台+模块”的本科教学改革,课程灵活组合满足学生面向就业市场需求;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以“宁波大学1986创梦园”为核心的创业孵化平台;积极打造创业意识激发、能力培养、实践训练、培育孵化、成果验收等5个由低到高的人才培养阶梯......多措并举,抓住机遇,宁波大学超前规划。 一系列“组合拳”下,宁波大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实力迅速提升,跻身国内一流的地方高校行列和省属高校第一方阵前列,成为一所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里,宁波大学位列其中,成为改革开放后建校的唯一入选者,也是一所不在省会城市、非“211”的高校。 “能在全国2600余所普通高校中脱颖而出,反映了宁大的学科水平、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沈满洪这样评价。 建校以来,宁波大学走过名校援建、三校合并、多校融合的发展历程,实现从新建大学到新型综合性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发展。 从最初只有280名在校生的年轻学校,到当前拥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298人、各类研究生6719人、在校留学生2615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5476人的百强高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努力!”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说,宁波大学作为侨资性大学、开放城市中的大学、国际化水平名列省属高校第一的大学,有责任进一步彰显国际化的特色和优势,继续走在前列。 (记者 莫荏婷 通讯员 郑俊朋)

  • 党建标杆院系海洋学院党委

    摘要:党建标杆院系海洋学院党委 海洋学院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双一流” 学科建设重要支柱性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所在单位, 水产学科连续4年学科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 学院共有教工党员89名, 学生党员近170名, 教工党支部7个, 学生党支部12个。 学院党委通过明确一个目标, 确定两项责任, 形成三级工作机制和建设四个工作平台, 逐步构建 “党建品牌与学科联动、 人才培养特色化及地方经济效益化的” 党建示范群。一个目标:强化党建引领示范, 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学院积极响应 “双一流” 建设号召, 探索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互相结合促进的有效形式与载体, 积极构建 “党建+学科 (群) ” 双促双进工作模式。 学院原有3个学科更加交融、 不断做强, 2017年不仅合力申报了两个学位点,水产学科更是在 《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两项责任:党建工作责任和学科建设责任?以学院党委为领导核心, 党委领导定点联系学科、 明确系所团队在党建工作及学科建设中的责任, 定期研讨学科发展规划, 加强完善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 并签署责任书。 通过党建和学科建设, 培养了一批多元化和实用型创新人才, 使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好更快地推进海洋学院的学科建设, 促进了产学研良性发展,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三级机制:将支部建立在学科上, 形成院 (党委) -学科-所 (支部) 三级党政交叉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党支部考核机制, 由系所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 以党员集中学习、 党员活动、小组讨论、 学术交流为载体, 开展 “党建+学科(群) ” 双促探索。 按照 “双带头人” 建设标准选配支部书记, 学院7个教工党支部、 89名教工党员把党员作用发挥与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 把最新科研成果与地方养殖产业紧密融合, 零距离服务海洋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四个平台:科技服务+学术交流与创新+党员服务联系+榜样宣传组建科技服务团队, 服务 “三农” 和地方经济建设, 以科技特派员、 团队及农民培训班为载体, 着力科技成果转化, 为 “农业、 农村、农民” 服务, 提高地方经济。 搭建学术交流与创新平台, 支部活动与学术交流相结合, 举办学术沙龙, 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开展研讨, 营造自由、 开放、 民主的学术氛围, 打造一流学术团队。 建立党员服务联系平台, 实行 “四联系”制度, 一个教工党员联系一个党支部、 一个学生寝室、 一个困难学生、 一个学生党员,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设立榜样宣传平台, 以 “海苑 ·党建专刊” 为宣传平台, 重点发掘和宣传在学科、 地方服务中有突出贡献的师生党员, 加强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建设。未来两年内, 海洋学院党委将以 “党建+学科 (群) ” 双促双进工作模式为重点, 以基层党支部创新工作为基础, 通过选树标杆, 示范引领, 全面落实 “五个到位” , 逐步形成 “党建品牌与学科联动、 人才培养特色化及地方经济效益化” 的党建示范群, 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为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群的组织建设提供实践参考。做好规定动作, 确保 “五个到位” ; 做好自选动作, 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建设; 做好特色动作,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快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

  • 党建样板支部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工党支部

    摘要:党建样板支部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工党支部 今年9月, 力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百所首批全国高校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支部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 形成 “党建+学科建设” “党建+人才培养” “党建+师资建设” “党建+科研服务” 等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推进模式, 实现了教育党员有力、 管理党员有力、 监督党员有力、 组织师生有力、 宣传师生有力、 凝聚师生有力、 服务师生有力。党建+学科建设近年来, 力学教工党支部坚持培育为基、 重在建设、 典型引领、 整体推进,所在学科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绩: 2017年9月入选国家 “一流学科” 建设高校计划, 2018 年 3 月获批力学一级博士点, 学科排名持续改善, 2018年在武汉大学邱均平排名为 20/102 位, 实现了学科的跨越性发展。党建+人才培养近5年, 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9%以上, 平均读研率近40%。 支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7届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并连续获奖;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 获得2项全国二等奖, 4项全国三等奖。 2018年, 工程力学专业成立 “拔尖人才创新班” , 并实现顺利招生, 高考招收学生生源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支部党员陈建康教授为2013级本科生徐辉量身制定学习发展规划, 该同学获国际奖项2项、 国家级奖项3项, 发表核心论文4篇, 其中3篇被SCI/EI收录, 申请专利4项, 保送为清华大学 “直博生” , 被评为 2017 年宁大 “最美学子” 。党建+师资建设力学教工党支部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导师, 在教学、 科研、 服务、 传创 (文化传承创新) 方面开展 “四位一体” 的传帮带和团队建设, 指导青年教师站稳讲台, 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支部 2 名党员获评 “全国优秀力学教师” , 1名党员获评 “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浙江省优秀教师” , 2名党员获评 “宁波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 1名青年教师入选宁波市 “泛3315计划” 创新个人, 1名青年党员教师列入学校第三批 “浙东青年学者” 拔尖人才计划。党建+科研服务支部老党员王礼立教授所在团队于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黎明教授团队自主创新研究 “桥梁抗船舶撞击柔性耗能技术” , 正式运用于广东湛江海湾大桥、 福建平潭大桥、 宁波象山港大桥等, 为解决桥梁安全性能防护和国防/民用工程应用具有重大价值。 先进装备力学与设计团队在党员杜建科教授带领下, 承担了金丰公司机械压力机的减重设计工作, 通过优化可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 党员陈建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用力学知识免费帮助宁波鄞州一果农打赢了二审官司, 挽回经济损失11万元。力学教工党支部将通过实施 “规范、 攻坚、 领航、 铸魂、 服务” 五大行动,进一步完善 “党员教师联系青年教师”“教师党员联系学生” 和 “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寝室” 等联系制度, 不断完善 “党建+人才培养” “党建+学科建设” “党建+师资建设” 和 “党建+科研服务” 等“党建+” 协同机制, 不断完善 “四个一行动” 服务学生机制。

宁波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8446次访问,全刊已有282474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