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

报刊:《宁波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为宁大印一张“金名片”

    摘要:《宁波大学报》发刊500期历时20多年,伴随宁大成长发展,做成了宁大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很不简单,非亲历者尤难知其初之不易。作为曾经的校报人,历历在目的是不少往事,脑海里...

  • 与校报一起成长

    摘要:在传统媒体处于新媒体强力冲击的当下,很多人在想报纸要不要办?办了有没有人看?这些情绪也弥漫在我们的校报人中。然而,宁大校报自1995年创办至今,已经500期了,一代代的校报...

  • 人 生 最 美 的 相 逢

    摘要:时光未央,岁月静好。迎着初升的朝阳,《宁波大学报》500期创刊日悄然而至。整整23年的笔墨情缘,报纸见证了宁波大学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充满朝气、蕴藏厚重实力的“青年才俊”...

  • 最忆悠悠校报情

    摘要:初夏,天气不冷不热,一切都那么不急不躁,窗外的雾霾让远方的小山渐渐模糊,高楼大厦的轮廓若隐若现。接到校报编辑李老师的校报500期约稿,我突然觉得有很多东西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 八年若初见

    摘要:2011年到学校工会工作以来,就接手了《宁波大学报》教工专刊的编辑工作,不知不觉和这份报纸一起走过了八个年头,我很庆幸能够与《宁波大学报》一起成长。我个人认为,办报纸是一件...

  • 我与校报的情缘

    摘要:《宁波大学报》创刊即将达到500期了,校报编辑嘱我写一篇文章。于是回家整理那些收藏的校报,其实我只收集发表我自己的文章或学生文章的报纸,挂一漏万。但翻看之后,也十分吃惊,从...

  • 图片新闻

    摘要:U

  • 寂静的树林

    摘要:我觉得,校报像是闹市中的寂静树林。静静伫立着,看斑驳的光影倾泻又离去,见证着周遭的发展变化,静闹皆喜,默然生长。倏然间,《宁波大学报》已走过23个年头,迎来了第500期。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校报的情缘

   期次:第500期      查看:248   


  《宁波大学报》创刊即将达到500期了,校报编辑嘱我写一篇文章。于是回家整理那些收藏的校报,其实我只收集发表我自己的文章或学生文章的报纸,挂一漏万。但翻看之后,也十分吃惊,从这些零星的报纸中,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学生成长的轨迹,也看到了学校发展的轨迹。
  说起与校报的情缘,当从1996年谈起,当时我还是宁波师范学院的老师,我把一篇题为《五泄游记》的文章投过去之后,隔了一个暑假,竟然在9与10日的校报上发表了,文章不长,大概1000多字,是对我的家乡、国家风景名胜区五泄瀑布的描述。记得当时投稿给张芝萍老师,拿到报纸后,看到上面的责编是方晓春老师,终审是颜晓初老师。虽然只是一篇小文,但从中可以看出宁大的包容性,而且对于我的成长起到很大作用,由此,我跟《宁波大学报》结下了很深厚的情谊。
  1997年我外出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00年毕业回来以后,三校已经合并,我正式成为宁大一员,开始增加给校报投稿的数量。从2000年4月30日的《留恋宁海》,一直到今年5月20日《宁波大学报》“大草坪教育园地”栏目上发表的《论新时代文艺的现实与审美》,共发表了41篇文章。其中2009年之前以散文居多,2010年以后以评论居多。这里特别要提到2001年6月20日发表的《坚实的依靠》这篇文章,那是文学院前党总支书记王肈亨老师交代我写的一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专栏文章。自从发表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2006年开始向《文艺报》、《光明日报》投稿,并有多篇文章被采纳,前不久还收到《文艺报》寄来的稿费。但是,我成长的基石是《宁波大学报》副刊,是历任宣传部长、主编、责编提供宝贵机会的结果。
  翻看《宁波大学报》时,我看到了很多学生的旧作。1985年我大学毕业进入高校之后,就一直教各类写作课,每年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和批改学生的作文,每当看到好的文章,我都会推荐到相关报纸去。为什么这么做呢,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说过的一件事。他说在80年代初,在一次写作课上,他把一篇写得很好的学生作文作了当堂点评,还把这篇作文推荐给了一张报纸,之后他把这事忘了。没想到几年后,这个学生给他打电话,说他在一家有名的杂志社当编辑,自己业余也经常创作一些作品,他对创作的热爱源于刘老师当年的课堂作文讲评以及推荐给报纸并发表。这件事说明,对一个学生来讲,发表文章带来的推动力非常大。所以,只要发现好文章,我就会推荐出去。
  虽然发表学生文章的校报我收得不全,但里面有些同学发表文章的过程,以及毕业以后的发展情况还是略知一二的。譬如,2002年12月20日的《宁波大学报》上发表了2004届学生张翼创作的四幕话剧《等待花开》,这个剧本是原创的。除这个剧本之外,张翼还在校报上发表7篇散文。其中2003年9月10发表的《母亲的康乃馨》把我与他的母亲放在同一天平上加以颂扬,让我非常感动。张翼因为在学校里创作基础打得好,走上社会后发展也非常好,现在已是宁波市某个区区委组织部的笔杆子。还有一个学生叫叶赵明,也是一个演、编、导都会的全能选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宁波电视台,2016年11月,叶赵明所在的宁波广电集团制作的广播新闻访谈作品 《寻找方大曾———两代记者穿越时空的对话》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一等奖(方大曾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一现场报道人),叶赵明是主力队员之一。2009年毕业的戴静同学,在校期间主动要求做我的写作课代表,并在校报上发了20多篇文章,毕业后,先在自己的母校绍兴一高担任语文教师和写作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并辅导学生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得很多奖项,后调入某市科技局,现在已是一个正处级干部。她在2013年9月10发表的《师者侧影》中,表达了大学里对她影响特别深刻的几位老师的感激。通过上述例子只是想表达一个想法:那就是那些在校期间认真写作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也发展得很好,所以现在的在校生应该好好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我在写作、教学上的成长,我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人生发展的顺利,都离不开《宁波大学报》这个阵地,感谢并期望这个阵地发展得越来越好!(作者:周春英,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022次访问,全刊已有2848256次访问